核心产品遭集采双重打击收入暴跌融资融券开户条件,创新药研发高投入低产出,石药集团正深陷业绩滑坡与转型遇阻的双重困境。
业绩连续5季度下滑:营收 132.73 亿同比降 18.5%,退至 2020 年水平
近期,石药集团(01093.HK)的中期业绩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2025 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收入总额 132.73 亿元,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 18.5%;归母净利润 25.48 亿元,同比下降 15.64%。这已是自 2024 年第二季度起,公司连续第五个季度出现营收下滑,且降幅较 2024 年全年的 7.8% 进一步扩大,营收规模回落至 2020 年同期水平,业绩压力凸显。
成药板块拖累明显:占营收 77% 的核心业务收入降 24.4%,肿瘤业务暴跌 60.8%
业绩下滑的核心症结集中在占总营收 77% 的成药板块。2025 年上半年,该板块收入 102.48 亿元,同比锐减 24.4%,其中细分领域普遍承压:肿瘤业务收入下滑 60.8%,神经系统药物下降 28.3%,心血管药物降幅达 29.3%。尤为突出的是,抗肿瘤业务已连续 7 个季度下滑,且降幅持续扩大,成为拖累成药业务的 “重灾区”,而这与核心产品受集采政策冲击直接相关。
集采双重打击:多美素降价 89%、津优力下滑超 50%,收入贡献大缩水
集采政策对石药集团两款核心抗肿瘤产品的冲击持续发酵。2024 年,公司抗肿瘤板块收入 44 亿元,同比下降 28.3%;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 10.51 亿元,降幅扩大至 60.8%。具体来看,津优力(长效升白剂)2024 年在京津冀 “3+N” 集采中降价 58%,2025 年第十批国采又以最低价中选,叠加医院渠道流失,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超 50%;多美素(脂质体阿霉素)2024 年集采降价 23% 后,2025 年第十批国采降幅进一步扩大至 89%,尽管销量增长 12%,但收入贡献同比减少 78%,直接拖累抗肿瘤板块收入下降约 8 个百分点。
努曼陀罗商业战略咨询董事长霍虹屹指出,60.8% 的抗肿瘤业务跌幅,既反映了集采政策对行业的普遍性影响 —— 同类企业均面临类似结构性冲击,也暴露了石药集团产品结构单一的短板。多美素、津优力曾是营收支柱,却因缺乏替代产品和创新支撑,在政策冲击下抗压能力不足,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薄弱环节。
依赖授权收入 “补缺口”:10.75 亿占成药收入 10.5%,可持续性存疑
为缓解药品销售收入下滑压力,石药集团的授权收入成为重要补充。2025 年上半年,公司授权收入 10.75 亿元,占成药业务收入的 10.5%,主要来自 SYS6005(ROR1 ADC)、伊立替康脂质体等创新药对外授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,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药品销售 43.76 亿元的同比降幅,使得净减少额收窄至 33.01 亿元。但这种收入模式暗藏风险:一方面,授权收入属于非经常性收入,不具备持续稳定性;另一方面,尽管其毛利率超 90%,但需分摊 26.83 亿元的研发费用(占成药收入 26.2%),实际利润贡献或不及核心药品。
研发投入 26.83 亿占比 20.2%,5 年超 150 亿仅 12 款产品报产,转化效率待提升
从研发端看,石药集团 2025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 26.83 亿元,占营收比例 20.2%,高于行业 15%-18% 的平均水平,但投入产出效率偏低。数据显示,近五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 150 亿元,仅 12 款产品递交上市申请,其中处于 Ⅲ 期临床及以上阶段的创新药不足 5 款。核心 ADC 管线 SYS6010(EGFR ADC)虽获 FDA 快速通道资格,但 Ⅱ 期临床 ORR(客观缓解率)仅 39.2%,低于同类竞品,且≥3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49.8%,商业化前景存在不确定性。
霍虹屹分析,研发投入高但产出滞后,是传统药企转型创新药的共性难题。石药集团的情况反映出转型中的三大误区:一是研发资源分散,未聚焦核心管线与临床转化关键节点;二是对创新药研发、审批、商业化的长周期认知不足;三是 BD(商务拓展)交易中过度追求金额,忽视里程碑条款的可行性。他认为,唯有集中资源攻坚潜力资产,强化效率管理,才能提升研发投入回报。
多重难题待解:转型遇阻下的估值与经营风险
石药集团的中期业绩并非短期波动,而是产品结构单一、研发转化不足、政策应对滞后等问题的集中爆发。尽管公司通过对外授权和股份回购试图提振市场信心,但在创新药研发 “马太效应” 加剧的当下,竞争力弱化趋势难以逆转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需警惕营收下滑、毛利率压缩、现金流恶化形成的负反馈循环,以及创新管线失败可能引发的估值下修风险。
(提醒:内容来自:石药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、石药集团官网、华夏时报等公开新闻报道。文中观点仅供参考,不作为投资建议。)
尾声:
“ 石药集团的业绩困境,是医药行业政策变革与企业转型阵痛交织的缩影。如何平衡集采政策下的产品定价与市场份额,破解研发投入与产出失衡的难题,重构核心竞争力,不仅是石药集团亟待突破的关卡融资融券开户条件,也是众多传统药企在创新转型路上必须直面的考题,其破局之道或将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镜鉴。”